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吴骞---清代大藏书家
日期:2014-10-27   点击:321
       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兔床山人,海宁新仓人。先世为徽州休宁人,至其曾祖吴万钟开始迁徙浙江海宁长平乡,居住尖山之阳新仓里小桐溪。清贡生。幼多病,遂弃举业。学识渊博,能画工诗,喜藏书,每遇善本,不惜重金购买,或借读手抄校勘。曾得乡贤马思赞道古楼、查慎行得树楼所藏之残帙。积有名刻善本45000余卷,筑拜经楼以庋藏。常与同里陈鳣、周春,吴县黄丕烈往来,鉴赏析疑,互相抄校。每校一书,必撰题跋。曾得宋版乾道、咸淳、淳祐三朝《临安志》近百卷,乃刻一印:“临安志百卷人家”。时黄丕烈拥有宋版珍本书百种,自题其藏书室为“百宋一廛”。吴骞多宋元珍本,便自题其居曰“千元十驾”,以相匹敌,学林传为佳话。所辑《拜经楼丛书》,校勘精审,著名于世。吴骞在收藏古书的同时,也收藏了不少文物古董。陈鳣《〈愚谷文存〉序》中说:“吴骞筑拜经楼,聚书数十万卷。丹黄甲乙,排列几筵,又有图绘、碑铭、鼎彝、剑戟、币布、圭璧、印章之属,丹漆、象犀、竹木之器充牣其中,皆辨其名物制度,稽其时代款识,著作谱录。”
  
    清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字槎客,一字葵里,号兔床、愚谷,晚年别署齐云采药翁。祖籍安徽休宁,居于浙江海宁。贡生。尤嗜典籍,遇善本图书,倾囊相购,校勘精审。又得藏书家马氏“道古楼”、查氏“得树楼”部分图书,多有宋元精椠,建“拜经楼”收藏,聚书数十万卷,丹黄甲乙,排列几筵。其藏书中南宋版《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是我国古方志中的珍品,并藏有元刊本逾千部。与黄丕烈、陈鳣为密交,陈鳣还专门备船一条,名“津逮舫”,与黄丕烈三人经常一起乘坐“津逮舫”外出访书和读书论学。三人互相访书、借书、校书,感情深厚。听说黄丕烈有藏书楼名为“百宋一廛”,他自题其藏书室为“千元十驾”,意即千部元版,遂及百部宋版,如驽马十驾。先后得书数万余册。而另有一部分是分归其子吴寿照(字南辉,号小尹)、吴寿旸管理,前后历经百年之久。所藏善本书,多由名家如杭世骏、卢文弨、钱大昕、周春、鲍廷博、陈鳣等人做题跋。请好友黄丕烈、丁杰、张燕昌写题记。自抄、自校善本几十种,所校之书,均写有校勘题跋,其跋文多辨误析疑,记录作者生平、书版行款及传抄、校雠过程,书之流传授受源流,以及藏书印记等。吴寿旸取“拜经楼”中有题跋之书,手录成帙,作《拜经楼藏书题跋记》5卷,附录1卷。其藏书印众多,主要有“千元十驾人家”、“兔床真赏之家”、“小桐溪上人家”、“知不足斋主人所贻吴骞子子孙孙永宝”、“临安志百卷人家”、“兔床经眼”等10余枚。辑刻有《拜经楼丛书》,初名《愚谷丛书》,光绪中由朱纪荣重辑。内容以陶渊明、谢朓的诗集和罗隐的《馋书》最重要,校勘极工。晚年,撰有《拜经楼书目》2卷,著录千余种,《兔床山人藏书目录》1卷,卒后由吴寿旸编辑刊行。刻有《拜经楼丛书》,收书30种,多珍秘之书。著有《愚谷文序》、《拜经楼诗集》、《诗话》、《国山碑考》、《论印绝句》、《桃溪客语》、《小桐溪吴氏家乘》、《苏祠从祀仪》等
    
[查看详情]
吴士奇---明代史学家
日期:2014-10-27   点击:659
        明代皖籍史学家,中期有黄金,后期有吴士奇、刘振等,他们是明代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 吴士奇《皇明副书》一百卷
       吴士奇,字无奇,号恒初,安徽款县人。生卒年不详,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约生于嘉靖末隆庆初。初任宁化(今属福建)、归安(今浙江吴兴)知县,后升南京户部主事,管浦口仓,榷水西门。迁江西司郎中,“岁省度支十余万绪”①。出守江西吉安,“甚久,有异政,留心节义”②。转四川提学副使,“作《三篇五要训》,率俨正其教”③。历升湖广右布政使,任陕西左布政,未任,晋太常寺卿,以故人称“吴太常”。时魏忠贤气焰甚嚣,吴士奇不合,致仕归乡。崇祯初,地方政府曾屡次向朝廷推荐,昊拒绝出仕。考《副书》卷84《循良传》有“我久居田间,不复与闻中外事”一语,又考卷18《科选表》已至崇祯七年,则吴氏约终于崇祯中期。卒赠工部右侍郎。
 
     吴士奇的《天海建庵引》,以此领略明代黄山开发的吉光片羽:

  乙未(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秋八月,余为黄山游。从汤泉逶迤上四十里,抵天海。秋山气爽。三十六峰析为千峰,峰尽削成,杂以云物,献状益幻。石罅松枝,低拂如萝,翠色苍莽,独空东面。远瞩大江,如覆杯水。夜宿草舍,如吴中小艇,从者皆抵足眠,余忽梦入碧浪湖。碧浪湖者,在吴兴岘山下。余昔为令时,从月下游者也。人言吾乡山赢水诎,以余画卜诸夜,岂不山水并会心乎?以趣入蜀,未尽探奇。明年历嘉州,登峨眉,缅怀故山,胜不减此,而巑岩过之。自僧心月辟石为级,才可受踵,而未有息肩之所。级行日四十里,每苦足茹。游者虽有胜情,卒惮攀跻,中道而返。会槜李徐玄仗同二客来,余再与俱游,则以心月往。蹑登十五里而径穷。假宿莲花洞,有僧狞貌而捷径,诘朝引诸客穿峡上,余病不能从,居数日,黄寓庸从武陵来,然穴处繘悬,跖险如旧,乐又疲也。于是心月请得缮故道,置兰若于天海山之半,而别为小憩,属余为引。余惟峨山昔僻蚕丛,谁名震旦,第一则僧以也。

  按《黄山图经》,高一千一百七十丈,于蜀其东西峙乎?顾兹山灵,须借佛力,顷僧普门欲建场中山,心月更筑室其顶“撑开不二之门,谁生我相;共施无尽之藏,赞兹善缘”等语。

  (许承尧)按:读此引,知在明时黄山道险,乃逾峨嵋。又山中石级辟于心月,心月佐普门开山,亦一佚闻。今但知有普门,不知有心月矣。汪(鞠卣)注:黄山初皆道流栖隐,是以傅会黄帝容成遗迹。及普门后,始启禅宗。慈光寺亦道士观改造。慈光寺为道士某赠普门者,忘出何书。
      
http://xuewen.cnki.net/CJFD-AFSX199304006.html

  吴士奇的《丰南溪山记》形容徽州各村,“村村入画”。

[查看详情]
吴芮---深得民心的“鄱君”,审时度世的“汉王”
日期:2014-10-25   点击:56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1c8890100ye8w.html

吴芮(前241年——前201年)(一说前248年——前201年),江西人余干人。但具体到具体的地点,上存在着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余干人,有的认为是,景德镇浮梁县人。

吴芮秦为番县(今波阳)令,号番君,秦末投身反抗秦朝的斗争,先被项羽立为“衡山王”,后佐汉有功,被刘邦封为“长沙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等典籍都记载了吴芮的事迹)。

吴芮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的后裔,史志学界普遍认为他是夫差的第七世孙,这几乎成了定论。新修的《波阳县志》、《余干县志》、《浮梁县志》、《上饶地区志》都作如是记载。

根据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的《鸿源吴氏宗谱》的记载,吴芮应是夫差的十一世孙,吴国始祖泰伯的第三十三世孙。

吴国原是周朝一个诸侯国,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国都初期在无锡,后来迁到苏州。吴王夫差连年征战争霸,公元前494年,打败了越过。越王勾践及王后连同几乎所有大臣入吴为奴。夫差让勾践给他喂马,他每次坐车出去,勾践扶他上马。两年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励志图强,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并选拔了西施、郑旦等一批越国美女献给吴王,迷惑夫差。

从而使得夫差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公元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当吴国行将被越国灭亡时,夫差的子女纷纷开始出逃避难。据余干《吴氏宗谱》载,吴王夫差被越国灭亡后,越王勾践命人斩草除根追杀夫差后人,太子吴友和王子吴鸿等带着家人从安徽休宁翻过虎头山分别隐匿到鄱阳、余干和婺源一带。

吴芮的祖父吴厥是吴友的长子,擅长医术,乐于治病救人。据史载,吴芮的父亲吴申曾在楚考烈王时任楚国大司马,因谏议事被贬官到鄱阳,吴芮的父亲吴申也擅长医术,还擅长种稻做酒技术,回乡后广为施医授技。他的祖父和父亲在鄱阳、余干一带很受尊重。

据余干《吴氏宗谱》记载,吴芮的父亲吴申卸任楚国大司马回到鄱阳不久,迁居余干县社庚乡邓墩村五彩山麓,吴芮在此出生。南宋学者王十朋曾到余干县社庚乡邓墩村五彩山吴芮故居凭吊,写了一首《游五彩山》的诗,被收录在余干《吴氏宗谱》里。诗云:“吴芮当年生此山,此山彩色锦官城。如今不爱繁华地,松林森森一青青。吴芮初为番邑令,深得民心尊‘番君’”。

父亲将他取名为“芮”,芮是一种适合于高纬度山区生长的水稻,意思就是希望他的一生能够为天下人的温饱而奋斗。

 

祖父吴厥很器重吴芮,从小就开始对他进行良好并严格的教育。经常对他讲述吴氏祖先泰伯建立吴国、爱民如子的创业故事,忆述吴国曾经的辉煌;分析夫差亡国的教训,要求吴芮铭记在心;从医学角度对他讲解易学的辩证关系,教他棋艺时讲解吴起和孙子兵法;教会他懂得农业技术和六艺(织、畜、陶、医、渔、械),并教会他健身强体的武艺。

 

作为一个流浪异地的没落王族后裔,又生活在一群天天谈论吴国败落教训的族人中,要重振家业,这迫使他要学会各方面的知识。

 

从小,吴芮跟随祖父登山采药、下地耕种、打猎捕鱼、饲养家禽等劳动;在祖父的指导下,研读诸子百家经书。他经常把《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放在一起研读,取其精华合成《孙吴兵法》。青年时代的吴芮,带着吴氏族人子弟和当年跟随一起南下军士的后代,演练阵法。

根据据日本史学界研究资料,公元前214年,吴芮见到徐福。徐福祖上曾在吴国任御医,随太子友(太子鸿)一起南下,其后人也一直以医传世。徐福特别看重吴芮兄弟俩,尤其是吴芮的弟弟吴莚,于是,吴莚从旧部后代中又挑选十几个能医善猎、有武艺、还会制陶、会种植药园的青年作徐福的弟子和侍卫,离开家乡随徐福而去。这一去,吴莚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据说,随徐福走遍名山大岳,四处奔波行医,最后随船三千多人东渡入海到日本了。

秦以前,包括鄱阳在内的百越一带还是一个没有地方官管理的地方。百越又称百粤、诸越。吕思勉先生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而各有名称,如:苏南浙北一带称吴越、福建一带称闽越、江西湖南一带称扬越、广东一带称南越等等。林林总总,合称百越。

当时有很多逃兵流落到鄱阳一带,杀人越货,弄得民不聊生。为了保护地方平安,吴芮18岁就组建了一支1万7千人的武装,与流寇作战,清除兵匪势力。

他的母亲梅氏是个女中豪杰,要他藏兵于民,兴农兴商。。吴芮按照母亲的指导,把自己的军队分成若干个小部队到四乡开荒屯垦,自给自足。梅氏还亲自组织了一支女兵武装。这支女兵既能生产能织布护理病伤员,又能上阵打仗。后来,这支女兵,由吴芮的女儿带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娘子军。

身为流浪的没落王族后裔,吴芮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他在扩张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反对强权和恶势力,要求军队“以战止战”,帮助人民安居乐业。吴芮派出自己队伍中的得力骨干到四乡发展,其势力范围北到安徽祁门,东到赣浙边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阳。

他在军队里培养的大批懂得各种生产技术的人才,每到一处,就帮助当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派出大批“军地两用人才”到落后地区做顾问,帮助当地人发展经济。

吴芮的辉煌还离不开一个叫梅绢得人。梅绢(公元前148-公元前196)梅王即梅绢,浈水人。据县志记载,梅绢的祖先是越王勾践的直系后裔。为了躲避楚国的迫害,逃到丹阳(今江苏)奉里乡梅里居住,改姓梅,后来,梅绢的父亲又从丹阳梅里迁徒到余干县安乐乡(后人为纪念梅绢大将军,改名为梅港街)定居,梅绢就出生在梅港。梅王跟随越王无缰(勾践的五传孙)经醴陵到南海(今广东)定居台岭。

秦末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胸怀大志的梅绢就在台岭地区招募青年壮士,扩大队伍,操演士卒,乘机而动。

面临各地民心不定、国家即将分裂,公元前210年农历二月,秦朝廷采纳左相李斯谏言,为稳定南方形势,阻止百越地区反秦,设鄱阳县,封吴芮为县令,管理百越地区(辖区最南端已经到越南)。该县治所在今江西鄱阳东。按秦制,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设县长,超过万户者设县令,鄱阳当属秦时大县。吴芮任县令时,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鄱君”。 “番”字的含义就是土著种田人的意思,“君”不是指君王,意思是指用一个竹子做的束发的帽子“冠”,即给吴芮管理整个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权的封号,不给财政支持也不收税。

吴芮父亲并不高兴他做什么官,只希望他爱护百姓,但同时也希望彻底解决吴越相争之后吴氏后裔隐蔽生活的局面。吴芮很希望象他的祖辈一样也找一个象太湖一样的地方发展事业,他爷爷给他一张“太衍水”(古代对昌江河的旧称)流域图,希望借朝廷给予的合法身份要他出去打天下,吴芮牢记家中长辈嘱咐,带着自己的队伍,告别乡亲,离开瑶里。从此以后,吴芮开始了新的征途。

从水路进入鄱阳湖后,吴芮靠岸建城,立为据点,这就是今日的鄱阳县。后来清人蒋士铨有七古咏:其中道“暴虐当时苦秦政,独有番君重民命。抚字能仁杀贼勇,汉家名将秦时令。……丈夫功业立天下,生王死神宁苟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尔鄱阳后来者。”在鄱阳,吴芮首先用强硬手段清除盗匪劣徒势力,积极发展民生大计,开通航运,开发渔产,推广农业。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他在辖区各地实行轻徭薄赋,推广水稻良种,普及耕作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兴修水利和鼓励耕种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鼓励商贸,发展经济,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稳定地方。

他要求人民向政府如实登记所有田地,按亩纳税,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开垦荒地,与百姓约法三章,凡新开垦的田地一律归开垦者所用,五年以内不缴纳赋税。外地流亡到他辖区内的人,由政府按口授地,派人教会他们生产技能,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在吴芮的治下,各地的地方官不是吴芮委派,而是启用当地的能人。在稳定小农经济方面,他要求地方官在保护地主私有制的同时,也实行“取有余补不足”的方法,要求地主出余粮的三分之一存于公仓以赈济贫困。

他发兵到万年、贵溪、弋阳等驻军,要求军队上山抓乌鸡送给百姓饲养,帮助发展生产,不得扰民。他发兵到铅山,打通到福建的通道,平定福建的匪乱,并从鄱阳湖平原调集粮食和种子到福建帮助百姓度饥荒、发展生产。他的军队从赣州进入广东,过韶关经衡阳、浏阳到长沙,打通商路,保护商贾南下北上。

 

一些史书上说,吴芮从不建牢房,从不花闲粮去养犯人。有人犯了不可饶恕的重罪,就杀头。犯了可饶恕的轻罪,就在犯人身上刺印,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去改正错误。如,少了手指头的,一定是小偷。喉结一个刺圈的,一定是强行过良家妇女。他让这些犯人活着,一是罪不当死,二是作反面教材。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这是《史记》中描写吴芮统治的地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景象。

陈胜起义之后,天下纷纷叛秦。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宁海、天台以南灵江、瓯江、飞云江流域,散居着的所属闽中郡的春秋时越国后裔,由他们的君长驺无诸和驺摇率领,投奔吴芮,被授以都尉之职而成为吴芮的主将之一。吴芮遂率这些越人举兵起义,响应诸侯。骊山刑徒英布逃亡为盗后前来拜见,“布往见之,其众已数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将其兵击秦。”吴芮收纳并把女儿嫁给他,。南海(今广东)的梅鋗得到消息,也率众投奔吴芮。一时江南豪杰都纷纷投到吴芮的麾下。吴芮声势大振,成为南方地区百越首领。

吴芮组成了最偏远地区的反秦部队,攻城略地,并派兵支持楚军的军事行动。驺摇的队伍驰骋千里,转战关中,首入函谷关,为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立下首功。关于吴芮和梅绢的作战事迹,我们所知不详。史书记载,部将梅所领的部队进军至南阳丹水县(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与西攻入关的刘邦部队相遇,协助刘邦攻降了析(今河南省西峡县)、郦(今南阳市西北)等县,并随从入关。后来项羽称王,吴芮率领百越军队辅佐诸侯,跟随他们入关。

 

项羽分封诸侯时,吴芮因反秦之功,被封为衡山王,辖地约今湖南省全部、湖北省东部、安徽省西部,建都于邾(今湖北省黄冈县西北)。部将梅也受封十万户,位列侯。

 

 

 

项羽封功行赏之后,楚汉之争拉开了序幕。天下群雄都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到底是跟着刘邦反楚,还是跟着项羽伐汉?

 

楚汉争霸期间,吴芮地近汉地,因此应该说是坚定的站在了刘邦的一边。一是曾率众归附吴芮的越人君长驺无诸、驺摇,因为未得王号,怨恨项羽,他们率领越人,帮助刘邦,成为汉军的远方同盟。二是身为吴芮女婿的九江王英布背楚投汉,其妻子儿女被项羽之叔项伯杀尽。即使吴芮在楚汉之间表现中立,那在女儿被楚军所杀以后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在政治上倾向刘邦应是必然的。同时在四年楚汉战争中,资助刘邦大量粮草。

公元前202年,韩信将项羽包围在垓下,把守南面的军队,正是梅绢所辖。犹如困兽的项羽,给吴芮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派人送给吴芮。他希望昔日的这位部属,念在旧情,能放自己一马。

但项羽向吴芮求救未成,终于在乌江饮恨自刎。

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击败项羽后,吴芮以吴国君王之后的身份,与各地诸侯及汉将相一起拥戴刘邦即皇帝之位,这是吴芮政治立场的最后证实。上表书说:“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这份出自张良手笔的请愿书被列入史记。

刘邦感念当年吴芮派兵助战、相随入关的反秦之功,改封吴芮为长沙王,扩大地盘,让建都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并颁诏表彰: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越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另外还封越人君长驺无诸为闽越王,驺摇为东海王。在时代政治风浪中,吴芮及其僚属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汉书•诸侯王表序》记曰:“波汉之阳,亘九疑,为长沙。”这就是说吴氏长沙国北濒汉水,南抵九嶷山。它的领域大致上包括当今湖南省的绝大部分,以及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省区的一小部分。但实际上,吴芮真正只拥有长沙一郡之地:他名下有三郡都被南越王占有,还有一郡又属于英布的淮南国。

刘邦帝业定,刘邦和吕后就用种种方法,去消灭异姓功臣。

吴芮公开吴王之后代的身份,更是埋下隐患。韩信反叛汉王,使刘邦对异姓王不信任。有一次刘邦试探性地对吴芮说:“吴,古之建国也。昔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吴芮说:“沛侯濞重厚,请立为吴王。”叫刘邦的侄子刘濞去做吴王。吴芮按照张良计谋,保存实力。他一方面命其第五子吴元带一部份家眷回到老家生活,另一方面,将自己的部分精锐亲兵分到刘贾帐下。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吴芮知道刘邦封王在战争年代是为了收买人心,根据历史教训,他开始低调行事。把自己大部分地区的领地让刘邦封给他的子女。

汉初,刘邦和吕后,就用种种方法消灭了韩信等异姓王。当轮到要削吴芮时,萧何就对刘邦说,吴芮得人心,树大根深,要灭他,须倾全汉之兵再战六十年。刘邦也是深有体会。刘邦和萧何到长沙视察,一路上吴芮只让军士列队行礼,而没有组织老百姓夹道迎送。刘邦大骂吴芮无礼。相萧何赶紧说,长沙王视老百姓为爹娘,听说谁骂了吴芮,老百姓就不会让他走出长沙。

他的女婿英布野心勃勃,不听劝导,立意谋反,吴芮闻讯后立即通报荆王刘贾,要刘贾小心,后刘贾在鄱阳被英布鸩杀。刘贾在鄱阳被英布鸠杀,吴芮闻讯,派二子吴元领精兵保护刘贾的妻儿老小突出重围,并将女婿英布处死。吴芮不想因此而重蹈夫差之辙。因此,“高祖(刘邦)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汉书》)

公元前201年,刘邦诏令吴芮率兵去安定福建,行至金精山(今江西宁都县西北15里石鼓山)病逝,此时吴芮当上长沙王仅仅5个多月。死后谥文王。吴芮的英年早逝,成为历史之谜,在各地史料中说法不一。

吴芮去世前,立下遗嘱,死后一定要将尸体归葬家乡。旧《婺源县志》冢墓有记:“……王虽薨于长沙,犹反葬其故乡也。”

吴芮共有六子二女,长子吴臣留在长沙,因刘邦有诏书说:“长沙王芮,忠。”要应付朝廷世袭长沙王位,其余四子四散发展。长孙吴回,曾孙吴若,至玄孙吴差无后人,从此以后长沙王王位佚。《汉书》中载:“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谥曰文王,子成王臣嗣。薨,子哀王回嗣。薨,子共王右嗣。薨,子靖王差嗣。孝文后七年薨,无子,国除。初,文王芮,高祖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至孝惠、高后时,封芮庶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绝。”

项羽封分18王,有吴芮。刘季击败项羽后封王,也有吴芮。其中的原因,除了吴芮为人圆滑,更重要的是刘、项都要通过吴芮来控制广大的越人地区,即长江以南。这也正是刘季后来先后铲除韩信、彭越等异姓王,却仍然保留吴芮的最重要原因!长沙能够传五世,成为汉初异姓王中的异数,更重要的是因为南越!

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下干部赵佗(毛主席语)在南越(广西、广东一带)拥兵自重。大家共同反抗暴秦秦时,他不北上救主人,现在又不参与楚汉之争。很明显是要自立为王。如果刘季败项羽后,铲除吴芮,转兵进越地,就势必使长江以南的越人全部倒向赵佗,就会给自己树立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也不少的强大对手。以汉初的实力,对付北方的匈奴都已手忙脚乱,哪有能力再来搞南方?这些问题,刘季都留给了子孙。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凭借前几代积累的经济、军事巨大力量,才彻底搞定!

吴芮的后代继国承嗣,五世后因无嗣而绝,是汉初八个异姓王中不以罪诛灭而历时最长的王国。班固在评价几个异姓王的政治作为时说道: “惟吴芮之起,不失正道”,认为在朝廷颁发的一等法令上彰显其忠,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对于吴芮事迹的记载并不多,其在秦朝地方官吏的地位上就能赢得民心,并不失时机地与秦政权决裂,坚决地走上反秦之路,的确需要绝大的智慧和绝大的勇气。吴芮正是一个能把握历史方向和行动目标,富有胸怀和远见,能以个人行为赢得上下各方由衷敬佩的非凡人物。

清才子蒋士铨在鄱阳十八坊毛家巷凭吊“番君庙”(吴芮庙),写了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叙述吴芮的一生:“汉定天下封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称忠只一长沙王,生都临湘死庙食。暴虐当时苦秦政,独有番君重民命。抚字能仁杀贱勇,汉家名将秦时令。婚姻早识骊山徒,择婿忍教孙贤……丈夫功业立天下,生王死神宁苟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尔鄱阳后来者。”

[查看详情]
共10 页 页次:5/10 页首页上一页45678下一页尾页 转到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