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吴毓麟--民国初年著名兵器船舶将领丶交通部长
日期:2014-10-17   点击:956



吴毓麟。字秋舫,回族,安徽歙县人。清同治年间,歙县遭蝗灾,吴家为求活路,奔往回民聚居的河北省沧州。1871年(清同治十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毓麟诞生在逃难途中。吴家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沧州后,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在小庙里借了一间小房,靠帮助别人运鱼、卖鱼为生,后来在沧州孟村落了户,并开设了一个小鱼店 nbsp; 吴毓麟

  (1871-1944)1886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第三届管轮班,毕业后被选派赴德国深造。归国后任海军部科长、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教习。武昌起义后,任北方赴沪议和代表团顾问;1912年9月任海军部视察;1913年1月授海军轮机中校,2月调任大沽造船所所长。1915年任导淮事务局局长及直隶改良河工筹备处处长,两年后被任命为北洋铁工厂厂长。1918年任直鲁豫巡阅使署咨议,1918年2月授海军轮机少将。1922年转任津浦铁路局局长。1923年1月出任交通总长。1924年10月后退居天津意、德租界。1944年秋逝于天津。

  解放南路和解放北路,曾被称为“东方的华尔街”。一路走来,路旁遍布着各种造型独特的西洋建筑,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日耳曼式的、俄罗斯古典式的……一栋栋豪华气派又典雅大方,多为金融机构。

  这条街以拥有“万国银行”而著称,但这里也有作为个人住宅的小楼。解放南路292号,红顶白墙、窗棂俨然,静静地矗立在傍晚的余晖中,挺拔而又肃穆。恍惚中,透过那紧闭的门窗,记者仿佛听到楼内传来一些声音孩子们的嬉笑声,仆人们的走动声,还有主人浑厚低沉的吩咐声。

  那些声音,充满生活的气息。然而转瞬间,一切都烟消云散,眼前仍旧只有这一栋沉默的楼。

  德国深造 大沽造枪

  作为一名直系军阀的代表人物,吴毓麟的成长经历和许多同时代的军阀都很类似。

  1886年,15岁的吴毓麟在大沽偶然看到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招生告示,告示上说,如果能够考上不仅不用交学费,还管吃管住,且每个月发给二两银子作为补贴。这对于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吴毓麟和弟弟墨林一起投考了北洋水师学堂。在当时那个老百姓认为“好男不当兵”的年代,当兵就是“误入歧途”。可是对于吴毓麟兄弟来说,当兵却不失为一条改善生活的捷径。

  由于投考的人不多,所以吴毓麟兄弟被双双录取。尽管吴毓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但他能吃苦、肯用功,学习做事都认真执著,因此常常获得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派到德国进行深造。

  在德国,吴毓麟被派往浮尔底造船厂学习,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为了尽快掌握流利的德语,吴经常主动接近德国百姓,积极与人交流,很快提高了口语和听力。他还在宿舍里到处贴满生词和日常用语,每日刻苦阅读德文书刊,其投入程度丝毫不亚于今日年轻人学英语的热情。就这样,到学成期满之时,吴毓麟已经精通德语,成为了一名具有造船和机械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

  回国后,吴毓麟就任海军部科长。在任期间,他悉心钻研业务,对海军建制及船舶制造等均提出不少有用的建议,不久,即调任大沽造船所所长。

  大沽造船所隶属于海军系统。吴毓麟上任后,聘用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潜心研究造船技术和军火生产,制造出了多种长短枪和各种火器。由于所造的军械品质非常好,引来当时各地的军阀都争相订购。“大沽造”的枪在当时曾闻名全国。

  1922年,吴毓麟出任津浦铁路局局长。在任内,他轻车简从,对工作尽职尽责。据说,一次去济南公干,回津时,吴特意身着便服挤进三等硬座车厢内,一边观察车站秩序及铁路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一边与乘客闲谈,了解情况,以期改进工作。由于恪尽职守,翌年,吴便升任交通总长。

  临城劫案 参与谈判

  吴毓麟任交通总长期间,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临城大劫车案”。

  1923年5月,以孙美瑶为首的一批土匪,趁黎元洪召开关税会议之时,拆断了山东临城和沙沟车站之间的津浦铁路,造成列车在此出轨,埋伏好的匪众一拥而上,搬行李的搬行李,绑人的绑人,将百余名乘客押上山去。被劫的是由浦口开往天津的一列蓝钢皮列车。此列车是美国制造的,设备华丽,钢质蓝漆,俗称“蓝钢车”。被劫旅客中,有不少是前来开会的外国人,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乘客近40名。

  此案发生后,顿时成为重大新闻。国内更是朝野震惊,因涉及几十名外国“肉票”,事态严重,政府不敢派兵攻剿,只得选择谈判。吴毓麟身为交通总长,亦万分焦急,亲自出马与杨以德、熊炳琦、温世珍等及各国领事,先后奔至山东枣庄,与孙美瑶谈判。最后终于达成协议,被劫的外国人全部获释,孙美瑶一众也被北洋政府招安,编为一个旅,孙任旅长之职。而北洋政府除了向各国政府道歉外,还赔偿了几十万元的巨款才算了事。

  天津水灾 善心赈灾

  1924年,直系失败后,吴毓麟退居天津,住进意租界的一所豪华住宅(今河北区民主道36号)。后来,吴将住了将近十年的此宅卖给当时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自己则租赁了一所德式洋楼居住,即为现在河西区解放南路292号。

  据考证,这座宅邸属于著名实业家庄乐峰,建成于1921年,原有砖木结构的楼房三幢两幢北楼,一幢南楼。南、北楼之间为庭院花园,大楼周围有10多间房屋。两幢北楼均为三层,相互连通;南楼则为两层。北楼装饰十分考究,外窗装有彩色玻璃,前楼首层的客厅里饰有各式人物彩绘,且地下室设有井道,据说可通往海河。

  吴毓麟和续弦的妻子住在北楼前楼的一层,儿女们分住二层,三层则存放杂物、箱柜等,并辟出一室专供祖先牌位。地下室及周围住房则供仆人及亲友们居住。

  下野后的吴毓麟爱好广泛,除每日练习书法外,尤其爱读历史、笔记一类的书刊。据说每晚临睡前,都要坚持读《资治通鉴》。吴与许多军政界要人均保持来往,张自忠、马占山等抗日将领都与他过从甚密,马占山来津时曾住在他家里;他还与前国务总理潘复在津共同经营盐务,并与前海军大臣、光绪皇帝的兄弟载洵关系很好,走动较勤。

  留过洋的吴毓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聘请了有名的教育家郑菊如老先生及留学美国的张瑞珍女士(与宋美龄同学)分别教授子女国文和英语。他还教诲子女“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依靠先人遗留下的金银财宝,那都是靠不住的”。




  作为天津名士,吴毓麟生前为家乡百姓做过一些善事。1939年,天津遭遇大水灾,全市被淹一个半月之久,65万人受灾。彼时天津正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遭受天灾人祸的天津百姓苦不堪言。吴毓麟凭着自己的声望,积极联络各方力量,派出数条小船每日巡驶各区,来往渡人。为赈济灾民,他在自家门前放了五口大缸,盛满稀粥,供灾民充饥。


1924年直系失败后,吴毓麟退居天津。

  

一生认真踏实做事的吴毓麟(图)
 
一生认真踏实做事的吴毓麟(图)
 
一生认真踏实做事的吴毓麟(图)
 
解放南路292号    吴毓麟旧居

[查看详情]
吴杰---清代抗法名将-
日期:2014-10-16   点击:911
     吴杰(1837-1910),字吉人,安徽歙县人。中法战争前夕,调任镇海口炮台守备。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31),法军进犯浙江镇海时,吴杰在招宝山威远炮台亲发大炮,重创法舰,击伤法舰司令孤拨,法舰不敢再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复领镇海口炮台,三署总兵,一护浙江提督,皆有声。

    吴杰,1885年3月1日,法海军中将孤拔率舰队进犯镇海口,被击退。3日,法一装甲舰闯入,吴杰亲手操炮,击中敌舰烟囱,再击中其船桅,击伤敌舰指挥官孤拔。数日后又击退法舰第三次进犯,取得镇海口之役胜利。吴杰论功升为候补参将。后被误参,受革待处。之后浙江抚臣刘秉璋等竭力为其奏功申述,遂以补用游击调去江苏。1894年甲午战争前调返镇海举家定居。
    

  
【撰文:袁思亮 湖南湘潭人。书写:俞佐庭(18891951)。镇海人,曾任宁波市总商会会长,热心公益,擅长书法。】

简 介

  吴公纪功碑亭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系镇海士民纪念吴杰诞辰百周年集资建造,四柱歇山顶,亭中立碑。
  吴杰(1837-1910),字吉人,安徽歙县人。中法战争前夕,调任镇海口炮台守备。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31),法军进犯浙江镇海时,吴杰在招宝山威远炮台亲发大炮,重创法舰,击伤法舰司令孤拨,法舰不敢再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复领镇海口炮台,三署总兵,一护浙江提督,皆有声
   
碑文
  公姓吴氏,讳杰,字吉人。先世为安徽歙县人,至公考①始迁浙之龙游。公生十三岁而孤②,贫甚。里中富室姜某见而奇之,曰:非常儿也。出资为葬父,使食于其家。及龙游陷寇③,姜氏阖门歼焉!公手刃负其少子④,驰三日夜而后免。当是时,左文襄公⑤方督师援浙,公占名兵籍中,从攻克龙游,转战浙闽间,累功擢⑥守备,赏孔雀翎,加都司衔,署⑦常山千总。文襄移督陕甘,以公从。中道闻母病,遽⑧请急归。光绪甲申,中法交恶,浙海戒严。巡抚⑨筑炮蛟门,檄⑩公领之。提督大军军江口⑾,日夜翼成⑿,讲议持重⒀。会法舰来窥,公发炮中之,逸。越两日,敌舰队大至,攻台,公还击,殪其渠⒁。提督初闻公与敌战,大骇。己闻公却敌,则又大恚⒂,惭智勇出公下,乃以违约束责公对簿⒃。而巡抚上公功,授参将。然犹庶他事⒄造蜚语中伤,公罢去。宁绍台兵备道薛公福成方入进觐⒅,讼言公冤⒆。巡抚擢川督,亦檄公自随。甲午中日衅启,浙江巡抚复奏调公领镇海炮台。命下,浙人皆相庆,曰:“还我吴公矣!”公始著绩⒇由龙游,而孤军据台创法舰,功尤伟。至是大府(21)绝重公,尝统全浙水师、嘉湖水陆各营镇防各军:凡权(22)总兵官者三,摄(23)提督者一,十余年未尝离浙,始终兼领炮台,故驻镇海之日尤久,呴濡(24)士卒与为一体,而纪律整肃,宽不长奸,猛不侮孱(25),兵民洽和,盗贼屏息,渔舟商舶出入岛屿,擢歌扬帆弛其戒心,尽一县中沐浴威惠。公亦敬礼其士夫,附循(26)其子弟,至相为婚姻,恩谊胶固。年七十有四卒,即葬县东南黄梅堰,其子孙遂著籍(27)为镇海人。越二十有六年,岁在丙子(1936年),县之缙绅父老相与言曰:岁月逝矣,惟公有劳于兹邑,日以辽邈(28),不有记述,后将何称!爱具书其事来请刻辞,将砻石(29)而树之五达之衢,俾居游者览观,以永公之功,乃序而铭之。铭曰:长鲸扬鳍馗(30)鯷波,黑云蔽空山峨峨。俯瞰霆击摧其牙,屹立屏嶂功孰多,大纛五丈森矛戈,十载坐镇潜蛟鼍,嬗代(31)耆氓仍讴歌,服休无斁非私阿(32)!贞石可蚀铭不磨(33)
  湘潭袁思亮撰,县人俞佐廷书。


 

[查看详情]
吴重熹---中国红十字会主要创始人
日期:2014-10-16   点击:1400
吴重熹(1838-1918)山东海丰(今无棣)人。字仲怡,亦字仲饴、仲怿、号蓼舸、石莲、晚号石莲老人,室名石莲庵、石莲闇(有《石莲闇诗·词》)、石莲轩、石莲龛。举人。山东“海丰吴氏”第十八世孙。1900年由江安粮台道升福建按察使。此后,历任江宁布政使,驻沪会办电政大臣,江西巡抚,邮传部右侍郎、左侍郎。1908年出任河南巡抚。1910年召北京供职。着见例,又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校札记、附录》、《津步联吟集、词》、(与李葆恂同撰),辑有《海丰吴氏文字·诗存》、《九金人集》、《石莲龛山左人词》等。      举人出身的吴重熹自幼深受家族熏陶,有一腔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他在上海会办电政大臣期间办了三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是收回中国电报总局,二是赎回京汗铁路的管理权,三是参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红十字会(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声誉远播海内外,并流芳千古。
http://liuyuwen7890.blog.163.com/blog/static/3109214201232891115123/


吴重熹旧宅位于烟台道56-58号,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建筑外立面为青砖清水墙面,局部外立面为为混水。屋顶为多坡瓦并设有老虎窗。吴重熹旧宅正面左右对称,两个主入口处设有条石高台阶并以柱子承托突出建筑局部三层,建筑的门窗为木质材料。
[查看详情]
共10 页 页次:8/10 页首页上一页678910下一页尾页 转到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